城市地下管廊托臂形象特色的形成主要來自以下十二個方面:
A、來自地方特有的自然景觀環(huán)境,如地形、地貌、地質等;
B、來自特定的場所,及時間、空間、人所組成的綜合系統(tǒng);
C、來自特有的城市地下管廊托臂功能構成,包括區(qū)域性質、城市性質、建筑用途等;
D、來自當地使用者的特點,包括物質使用者、觀賞者、設計者、施工及管理者的特點;
E、來自城市本身的歷史遺產和特定的文脈,包括歷史遺存、城市居民的集體記憶、認知地圖和社區(qū)意識;
F、來自文化的綜合和交過程;
G、來自模仿過程;
H、來自其它藝術樣式系統(tǒng)的借鑒;
1、來自不同的觀賞方式、系列,如三維、四維、第五立面、序列、方向和路線等;
J、來自當地的物質條件構成和科學技術水平的發(fā)揮;
K、來自普遍存在的城市元素系統(tǒng)、道路系統(tǒng)、綠化系統(tǒng)、店面系統(tǒng)、雕塑、小品等;
L、來自特定的標識系統(tǒng),如市名、市徽、市花、市歌等。
三、城市地下管廊托臂塑造的美學問題
我們每時每刻都處在由建筑物、建筑群和城市空間構成的形體環(huán)境中,自覺或不自覺地從中體驗到有關城市形象美的信息。有人把城市聚落形容成是“巨大的藝術品”和“綜合的藝術創(chuàng)造’’,并非溢美之詞。而是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城市形象塑造在美學上的特征。以下簡要敘述與城市形象塑造相關的藝術規(guī)律。
(1)整體性之美
當人們談到城市面貌時,常常用“煥然一新”、“氣象萬千”等成語來描述,這都是指其整體而言,而當參觀游覽某城市之后談觀感、印象時,也總是建立在整體性的基礎上的?,F代“格式塔”心理學的研究證明,從人的知覺角度看,整體大于局部,對若干局部和相繼體驗得到的并不是簡單疊加的結果,局部離開整體也許是無意義的。中國古語也說,“傾國宜通體,誰來獨賞眉”。事實上,城市是由建筑、繪畫、雕刻、園林、工藝美術,多種多祥的要素綜合所構成的優(yōu)美環(huán)境,宏觀地看,它們好象是鑲嵌藝術,但又是立體的構成。